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小舍得》引爆教育话题,警惕“以爱为名”的暴力

张妍琳 光明社教育家 2022-12-10


教育家 · 快评




近日,家庭教育题材影视剧《小舍得》引爆话题,围绕“快乐教育”与“鸡娃”展开的剧情直击痛点,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当前家庭教育的境况。小主人公颜子悠站在讲台上,在家长和老师面前,诉说妈妈爱的不是他,而是考满分的他。见不得他有休息时间,以“都是为了你好”的名义安排他的学习和生活,实则是为了面子。这一幕尴尬又令人心痛。


当前,家长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,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大多是手里拿着“小皮鞭”的同时,还不辞辛苦地做着“后勤部长”,内心期盼着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。过度紧绷的神经,让家长疲惫不已,当教育方式跑偏甚至走向极端,孩子也是苦不堪言。


前几日,江苏一位单亲妈妈被法院撤销了监护权。为了女儿能够成才,这位妈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,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,逼迫作为小学生的女儿掌握大学英语。女儿的学习稍微令她不满,就动辄打骂、体罚,把面部、头部砸肿,抓伤脸,用热锅铲烫伤孩子······直到站在法庭上,这位妈妈还坚决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有更好的未来。扭曲的教育观念,让她看不到孩子的痛苦,不惜伤害孩子。这种以爱为名的教育是否真正是孩子想要的?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?



有些“望子成龙”的家长,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充满坎坷,导致他们在教育子女上更容易激进和走偏,将人生全部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,从孩子的成绩中寻找自己内心缺失的自信、尊严和成就感。当家长把教育的路走窄,只盯在分数和名次上,就容易忽视孩子不堪重负的挣扎、对喘息空间的渴求,亲子关系愈加僵化。


也有些家长,平日里忙于工作,为了时刻掌握孩子的生活动态和学习情况,选择“剑走偏锋”。一名14岁男孩因不满父亲在其房间安装监控选择报警,父子二人在民警到场后仍在争吵。父亲担心孩子沉迷游戏,希望以这样的方式监督孩子学习。孩子却认为被侵犯了隐私,对家长的控制欲提出反抗。类似新闻屡见不鲜,有的家长甚至更加冲动,当通过摄像头发现孩子没有按时看书学习,会直接批评、辱骂,让孩子不堪忍受。


显然,这种以“关爱”为出发点的闹剧不仅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,反而增加了亲子矛盾。教育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是有着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个体,而非家长的附属品。


既然矛盾的根源在于“学习”,那“学习”这件事为什么会让孩子觉得痛苦,引人深思。家长一手包办,细化到早起晚睡多久、多做几套卷子;孩子的成绩就是家庭的“晴雨表”,考得好逢人炫耀,考不好唠叨加压。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,孩子无暇思考学习的目的和真正意义,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、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快乐。作为家长实现目标的工具,孩子面对学习感受到的尽是压力与焦虑,无处可逃又敢怒不敢言,不断积怨,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。


“凡尔赛”是2020年流行的网络用语,不少家长也将其运用到了“晒娃”上。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抱怨“我女儿有点笨,5岁才认识1000来个字,我真的很为她的将来担心”。看似是对孩子的“吐槽”,实则是赤裸裸的炫耀。家长的凡尔赛行为,可能会获得羡艳,满足他们的虚荣心,但经常拿孩子当作炫耀的工具,会给孩子的人际交往带来影响。当同学们厌倦了家长总是拿自己和优秀的孩子比较,就会疏远和孤立优秀的孩子,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孩子会陷入困境。


家长以满腔热情投入对孩子的教育中却收效不佳,甚至亲子关系由此恶化,这是当下众多家庭的真实写照,也留给家长一连串思考:学习固然重要,如何将观念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传输给他们,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?每个孩子的天赋、兴趣不一,面对孩子的“天花板”教育该何去何从?如何看待孩子或出色或欠佳的成绩?把自己的不容易挂在嘴边作为口头禅,究竟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还是压垮孩子的稻草?


孩子才是学习的主角,家长只是引导者、支持者和陪伴者。成长没有“捷径”,我们不要企图站在“过来人”的角度安排孩子的人生,让他们少走弯路。当家长将个人的经历经验与荣辱从孩子的教育中抽离出来,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,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尊重孩子、看见孩子,少一份焦虑、多一份从容。





—  END  —


来源|本文系“光明社教育家”原创
作者 |  张妍琳






花5800元让学生买平板 | 智慧校园不应成为逐利场
焦作姚老师职称评审案宣判 | 基层治理思维要跟得上现代学校发展的脚步
教育局局长为学生跳霹雳舞,重塑了教育官员的形象
当“网络原住民”遇见青春期,教师怎么办?
教师举报学生反被告,作弊不能管吗?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